我的网站

产品中心

联系m6米乐官网登录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编:570521

电话:0898-08167354

传真:0898-1230-5678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中电环保m6米乐官方网站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添加时间:2023-08-03 16:11:21

  m6米乐官方网站m6米乐官方网站中电环保是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主营: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包括:工业水处理、城镇污水及水环境治理;固废危废、污泥耦合、土壤修复及餐厨垃圾处理;烟气及VOCs治理;高端装备及智慧环保等。为工业(新能源、电力、石化、冶金、煤矿、新能源、建材等)和城镇环保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研发设计、核心设备制造、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设施运维和项目投资(BOT、PPP)等。

  公司经多年创新发展,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一体:主营:水、固、气产业;左翼:发挥创新平台功能,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右翼:加速资本运营,联合产业基金,侧重产业投资。公司以EP、EPC、BOT、PPP、设施运维及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环保等商业模式,打造了“智慧环保系统集成EPC、治理设施运维、创新平台运营”三大业态,拥有“废水处理零排放及纳滤膜分离、全膜法水处理、分布式智慧水体/质净化、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四大特色业务,客户覆盖大工业与市政领域。公司资质齐全:环境工程设计甲级、环境设施运营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压力容器及ASME设计制造等。

  为新能源、石化、核电、冶金、煤化工、煤矿、火电等国家重点工业客户提供从原水、脱盐水及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到零排放全过程业务,综合服务能力突出,包括: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再生水利用、零排放、原水处理、脱盐水、海水淡化、凝结水精处理等系统工程,主要业务模式为EPC、EP。

  废水处理零排放及纳滤膜分离特色业务:公司通过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成功研发“零排放”自主创新技术和集成系统(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征集》),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智能化”等优势,已在电力、石化、冶金、煤化工、新能源、精密制造等工业领域成功推广,有效实现废水减排、末端处理达标、资源化回用与“零排放”。全膜法水处理特色业务:采用自主研发的全膜法工艺及系统设备,有效分离及浓缩水中悬浮物、有机物、盐类等,具有“高效去污、深度脱盐、废水减排、节能降耗”等优点,出水品质可以达到工业超纯水标准,已在核电、冶金、石化、煤化工、火电、新能源、电子等工业水处理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前列。

  为客户提供城镇及工业园区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业务,主要业务模式为EPC、EPCO、BOT、PPP。分布式智慧水体/水质净化特色业务: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效沉淀/气浮+三相增强生物反应器(CBS)”核心技术与装备(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储备库》),按照“源头截污、就地净化、集散结合、净水回补”的思路,在黑臭河道、泵站前池、污水汇集区域就近设置,具有“装备模块化,布置灵活,工期短;出水品质高;可计量;智能化运行”等特点,具备智慧水务、系统节能、资源回用等优点,为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提供保障,有效实现了智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公司旗下中电环保固废产业,采用专利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工艺及系统设备,形成以“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为核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餐厨垃圾处理、油泥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垃圾焚烧发电、农林废弃物发电、生物质耦合发电等相互交融的发展模式,主要业务模式为EPC、BOT、PPP。

  依托自主研发的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核心技术产品(获评国家“一带一路”百强环保技术、入选《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项目》)、系统工艺及商业模式,联合央企华润电力、宝武集团、绿色动力(601330)及产泥单位等,响应国家推行的“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规模化协同处理固废”模式,落实国家“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政策方案,为城镇和工业客户提供污泥处理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电厂余热对污泥干化处理,再与电厂燃煤耦合发电,是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有效利用燃煤电厂富余产能、低品质蒸汽、烟气治理等系统,达到节能控煤、干泥热值利用、超净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以及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置,解决了城镇污泥围城的环境污染问题,助力建设“无废城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目前公司污泥设计处理总规模近300万吨/年,污泥干化耦合焚烧,生物质能可控煤减碳,经核算,每年可对应减排约10万吨二氧化碳,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放,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做出贡献。

  为客户提供城镇及工业园区一站式、全方位的土壤修复解决方案,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采用先进的核心技术工艺、项目全过程管理、精细化运营管控等,针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污染物,采用原/异位固化稳定化、原/异位化学氧化还原、水泥窑协同处置、植物修复、地下水抽出处理、地下水修复可渗透反应墙、多相抽提、异位土壤洗脱等技术,提供工业污染场地、耕地污染场地、矿山污染场地等土壤修复服务,将地块污染物移除、削减、修复,使其土质达到再使用的要求,解决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农业药剂等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实现土壤资源循环再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3)餐厨垃圾处理:餐厨垃圾经过预处理后,进行三相分离,其中,分拣出的粗固渣外运焚烧,油脂外售,液相和分离出的有机质固相混合后进入厌氧发酵系统生产沼气,沼气处理后进行利用,沼渣沼液经固液分离后,固渣外运焚烧,沼液进入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标排放。

  (4)危险废物处置:通过稳定固化法、化学法等预处理方式,对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改性,达到无害化程度后,通过锅炉、水泥窑或专用焚烧炉安全焚烧、卫生填埋等实现安全处置。

  (5)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将含油污泥筛选调质,产生的油泥进入加热罐加热,经过三相分离机分离,其中,水、油分别回收处置;分离的固体与筛选产生的固体一起进入固体分配装置,再经预处理后进入浮选系统,浮选产生的固体进入热分离单元,产生的固渣综合处理,产生的液体(油和水)回流至回收装置。

  公司旗下的中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火电、石化、冶金、焦化、建材等客户提供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超低排放、余热利用及VOCs治理等综合服务,主要业务模式为EP、EPC、BOT。

  公司自主研发的烟气治理一体化核心技术,包括:CCFB半干法脱硫(具有核心技术与业绩优势)、石灰石石膏法和氨法脱硫、SCR、SNCR及尘硝一体化、布袋和湿式静电除尘等超低排放综合治理技术等。最新研发的CEEP-HLDI钙基干式脱硫技术,适用于焦炉、工业窑炉、生物质锅炉等烟气脱硫,具有脱硫效率高、系统简单、脱硫灰可综合利用等特点;以及HTR-3SO脱硝技术,适用于工业窑炉(玻纤窑炉、沸腾炉等)、燃气锅炉等烟气脱硝,具有脱硝效率高、系统简单、投资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公司核心技术注重降耗减排及资源回收利用,以山西焦化(600740)脱硫脱硝项目为例,单个项目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在大气治理这个主战场上,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计划。

  公司旗下的中电智慧科技公司,是专业提供智慧环保、智慧工厂等全方位智慧产业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双软企业”、“软件骨干企业”、“AAA信用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贯彻“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创新理念,为石油、石化、市政、环保、化工、电力、冶金等客户,提供智慧环保、智慧水务、厂网河一体化监控平台、智慧工厂、数字化工厂、智慧园区、自动化系统、能源管理、物联网系统、安防系统、智能仪表等系统解决方案。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数字科技,打造“工业互联网+环保”模式,打造集信息收集、传输、反馈、监控、预警、运营、管理为一体的智慧环保一体化平台,实现对工程设备、项目运营等全周期、全系统的监控管理,具备“自动化、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实现精细化管理、实时把控能耗,降本增效、高效节能、绿色安全,发挥数字生产要素的效能,助力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度融合。

  公司发挥上市公司综合优势,联合“政产学研金才”资源,按照“一体两翼”模式,加强特色产业,打造环保产业创新平台,创造平台收益。平台发挥“人才引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等功能,采用股权合作、投资并购、平台孵化等措施,促进人才团队、技术引进,整合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南京环保支柱产业。

  平台包括“2337”内容:二区(国家级环保服务业集聚区、生态环境产业创新集聚区,定位环保高端服务,突出产业创新,提供环境治理第三方服务);三联盟(国家级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定位科技成果产业化,突出科技创新);三载体(研发载体-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产业载体-扬子江环境集团、人才双创载体-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暨创新公司)以及七大特色功能(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加速、智慧环保、产业基金、展示推广交易、高端装备集成及综合服务等)。

  成果转化方面:采用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嫁接高校、院所科技研发优势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成果产业化进程,提高公司技术开发与转化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同时,申请并获得政府专项补助的支持。

  产业孵化方面:平台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采用股权合作、平台服务和产业孵化等多种形式,发挥“平台孵化器”功能,包括:

  通过股权合作方式,已孵化: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系联合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人才团队、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创建,通过市级新研机构备案,以市场需求导向研发,发挥平台的“造血功能”,针对核心技术攻关,设立专项课题和经费,与科研院校进行“课题分包”,有效解决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暨创新公司,“平台型人才公司”,系联合南京大学及其人才团队、江苏省国金集团及江宁开发区管委会等创建,形成“平台投人才、人才助人才、成果市场化”创新机制;扬子江环境集团,“平台型产业载体”,系联合市、区两级国资平台,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致力于扬子江流域水、土环境治理,助力长江大保护。

  通过平台服务和产业孵化方式,平台已集聚高端人才团队近30个,引进和孵化企业近60家,拥有专利、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等近五百项,为政府引进人才、孵化企业、吸收就业提供服务,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平台孵化的国科环境集团、国科环保研究院等企业,与公司形成业务互补,助力产业链延伸及项目承接,并创造房租收入。近些年,公司加大平台物理空间建设,投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创新集聚区(一期),支撑平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产业孵化加速。

  公司秉承“改善环境、创新务实、合作共赢”的宗旨,奉行“诚信、创新、卓越”的经营理念,坚持“人才引领、敬业精业、价值共享”的人才观和“做强主业、做优平台”的发展思路,发挥“系统解决方案、精英团队与核心技术、品牌业绩、创新平台与产业资本”等优势,形成了“一个平台、两类客户、三项主业、四大特色、五点优势”的发展格局。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细分市场龙头优势,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改善环境为己任,为工业企业、政府提供生态环境治理服务,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为人才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生态环境,缔造驰名中外的百年中电。

  2023年上半年,面对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市场需求疲弱等严峻的经济环境,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公司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强化项目精细管理,提升项目毛利水平;同时,公司加强全面管理,实行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降低各项费用支出,以及公司产业创新平台实现收益增加。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5,593.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08.8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4%。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回顾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拓展市场宽度,深耕市场深度,充分发挥“废水处理零排放及纳滤膜分离、全膜法水处理、分布式智慧水体/水质净化、污泥干化耦合处理”特色业务的优势带动作用,在环保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投资布局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站、污水处理厂、污泥耦合处理基地、产业创新平台及设施运维的资产和营收占比逐步升高。

  (1)水务产业:公司积极开拓大工业和城镇水环境治理市场,保持核电、火电市场领先地位,发挥以废水零排放及纳滤膜法分盐、全膜法水处理为特色的大工业水处理业务竞争优势,承接了万华化学(600309)除盐水及中水回用、华夏电力脱盐水,国信沙洲、国电汉川、国能神华九江、粤电惠来精处理等水处理项目。

  (2)固危废产业:公司加大固危废处理业务市场开拓,加强污泥处理基地全面布局及EPC业务开拓力度,紧抓在运项目新增污泥处理合同的开拓,承接了华能重庆珞璜污泥改造等项目。

  (3)烟气治理产业:公司积极推进烟气治理市场业务开发,开发适用不同工业窑炉工况的创新技术,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各种工业炉窑的CEEP-HLDI脱硫、HTR-3SO脱硝等核心技术,承接了蚌埠台嘉、德方纳米(300769)等项目,拓展了玻纤、管式炉、辊道窑等代表性窑炉的市场份额,推动在非电烟气治理市场开拓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新承接合同额3.34亿元,其中:水务3.09亿元,固废0.20亿元,科技0.05亿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合同金额合计为34.66亿元,其中:水务18.05亿元(含运营合同额10.59亿元)、固废处理16.12亿元(含运营合同额14.95亿元)、烟气治理0.49亿元。

  公司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抓手,强化项目全面管理,聚焦项目执行难点,精准发力,明确责任单位,按照合同要求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高效管理执行,细化责任分工,加大绩效管理,提高响应速度,强化顾客满意度,做好统筹协调,按时保质完成一批重点项目。

  水务业务:在大工业水处理板块项目实施及运营方面,红沿河核电、田湾核电、三门核电、海阳核电、阳江核电、宁德核电等核电水处理项目稳定商业运行;完成浙江乐清三期凝结水精处理、准东精处理2号机组、滨华除盐水、茂名除盐水、榆林除盐水、玖龙除盐水等项目的实施。城镇水环境治理板块的江宁区泵站前池及九龙湖五号泵站应急处理服务项目、苏州盛泽镇水质净化项目(8个站点)、银川第七污水处理厂项目稳定商业运行;安澜大道水质应急处理、溧阳上兴污水厂、大丰农污等项目正常实施。

  固危废处理业务:在污泥耦合处理项目实施及运营方面,已投入运营的深圳市污泥耦合处理项目系统运行稳定;盛泽土壤修复项目、章丘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公司已在南京、苏州、镇江、徐州、广东、河南、湖北等地投资建设近20个污泥耦合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近300万吨/年,各投运项目的系统稳定性和设备可靠性持续提高,处理效率不断提升。

  烟气治理业务:扬州华电脱硝、安太堡脱硫等项目顺利实施;平朔氨法改造、山焦管式炉脱硫脱硝除尘、新疆天能及天辰等项目安装调试;HTR烟气脱硝技术落地示范并推广,完成HLDI干式脱硫技术应用的设备升级改造及技术落地。报告期内,公司从项目前期、设计、采购、监造、实施、运营等全流程加强项目全面管理,紧抓项目工期与成本预算,各部门通力合作,控制项目成本,保证实施质量,实现各大项目顺利实施并平稳移交,强化运营项目的“提量、降本、增效”,稳步提升污染物的处理量,提高项目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进程,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业创新平台实现收益约789万元。公司积极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强化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创新产业(300832)化等工作,推动了公司技术的迭代升级,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培育发展动能。上半年,获批科技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江苏省工信厅“星级上云企业(三星级)”。生态环境产业创新集聚区(一期)建设工程已竣工验收,作为平台服务中心、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的支撑载体,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有力推动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进程,赋能水、固、气产业创新协调发展。公司联合市、区两级国资平台,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同设立的扬子江环境集团经营正常。公司发挥膜应用技术优势,进行全膜法及纳滤膜应用的研发及跨界拓展(包括盐湖提锂、磷酸铁锂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及产业化推广,以及多晶硅、磷酸铁等新能源领域水处理业务拓展)。公司技术团队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4项,截止2023年6月30日,在手专利377项,软件著作权32件,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强力支撑。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不断健全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团队综合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内继续推行“英才计划”,为员工实现价值创造更好的平台,有效激发公司的内生动力,培养英才人员走上关键岗位、管理岗位。建立健全内外培训机制,兼顾“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创新学习方法,双向联动促进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与业务发展。充分使用各种渠道大力发掘人才潜质,不拘一格选拔任用“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业绩好”的优秀人才,着力培养出一批“高精尖缺”的技术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上半年,公司实施了项目经理评级工作。公司通过架构调整、优化业务组合,整合完善集团化管理体系,赋能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发展,蓄势前行。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提出,需正确处理五大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2023年以来,我国从法律、行政监管、经济多维度发布生态环境政策政策与制度,污水与固废资源化利用、区域联防联治、碳达峰碳中和等系列政策陆续推出实施。1月,发改委等发布《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建制镇建成区基本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制镇建成区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能力全覆盖;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跨区域监管联动,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跨区域联防联治;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聚焦“协同治理、分类推进”,在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和厕所粪污协同处理上实现突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聚焦“补齐短板、提升水平”,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5月,工信部、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电镀等重点领域应用,提升环保装备标准化、成套化、自动化、绿色化水平。

  随着多项生态环境治理政策自上而下逐一落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不断创新,实现污染物治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细分领域市场空间不断深化扩大:

  2023年2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于纳入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名录且农村黑臭水体面积达一定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资金主要支持其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性、系统性治理措施,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重点在南方水网区和河套灌区的先行区,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构建农田退水排放生态缓冲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推进生活污水与畜禽粪污、厕污、农产品加工废水等协同治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支持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总数15个,适当向经济基础好、配套能力强、城市洪涝治理任务重、投资拉动效益明显的省份倾斜。

  2023年以来,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政策集中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治理等细分领域,乡镇污水处理与流域治理的细分市场有望释放,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或将具有旺盛的应用需求,公司的废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脱盐水、海水淡化等水处理业务,以及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分布式水质/体净化综合治理等城镇水环境业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与市场机遇。

  2023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3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与《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到2025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有效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的同时,支撑试点县绿色电力持续、稳定供应;5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通过国家技术中心、6个区域技术中心和20个区域处置中心建设,提升危险废物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利用处置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管理决策技术支撑能力。随着上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生物质发电等政策的实施,对于量大、面广、类多的固体废物治理面将逐步扩大、深入,固废产业特别是污泥、生物质等耦合处理、土壤修复等业务发展前景明确,提升市场空间得以明确,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公司固废产业下的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土壤修复等业务的市场前景和空间,将迎来快速的增长。

  2023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组织开展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3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与《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到2025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试点县平原地区实现炊事、取暖和农业散煤基本清零,其它区域试点县制订平原地区炊事、取暖和农业散煤清零规划并有序组织实施;《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4月,工信部等《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铸造用生铁企业参照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开展有组织、无组织和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区域取得明显进展,50%左右的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全国力争8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力争8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全国力争8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

  公司始终以“水+固+气”为产业中心,致力于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系统解决能力,具备生态环境治理的研发设计、核心装备制造、设备系统集成(EP)、工程总承包(EPC)、设施运维、项目投资及产业融资等全过程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生产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公司资质齐全,拥有环境工程设计甲级、环境设施运营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压力容器及ASME设计制造等资质,为业务发展与项目承接提供支撑。

  立足水处理与固危废处理领域,通过“工业+城镇废污水处理”向“工业+城镇废污水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创新延伸,特别是利用积累的技术和客户优势资源,创新污水及污泥处理的新商业模式,即:以分布式智慧水体/水质净化为核心的水体/水质提升、以污泥耦合处理为核心的固危废处理;同时引进专业化团队,开拓了烟气治理、余热利用及VOCs治理市场;通过并购常熟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供环保高端核心设备支持。各产业均已具有成熟的团队、技术、业绩、研发储备和项目实施经验。

  在大工业水处理领域,公司提供从原水、脱盐水及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到零排放全过程业务,综合服务能力突出,其中在某些细分行业,如电力水处理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前列,客户涵盖国家重点工业(包括新能源、核电、石化、冶金、煤化工、煤矿、火电等),已承接实施包钢动供总厂总排废水综合整治、宝丰多晶硅水处理、新疆新特能源废水零排放、陕西延长石油污水处理、内蒙盛鲁废水零排放、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及扬子巴斯夫水岛总承包、山东鲁清石化脱盐水及冷凝液精制、江苏德邦化工脱盐水、烟台万华脱盐水、连云港虹洋热电补给水、山东威海海水淡化等水处理项目,客户遍布全国并拓展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成功实施了巴基斯坦塔尔、巴基斯坦吉航、印度GMR、孟加拉古拉绍等水处理项目。特别是,核电水处理板块,公司承接了中核田湾及徐大堡核电(俄罗斯VVER-1200)、中广核防城核电(中国华龙一号)、山东海阳及浙江三门(美国AP1000)等重点项目,巩固了公司在核电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城镇水环境治理领域,公司提供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包括分布式智慧水体/水质净化)等,已在国内投资建设或承建、运营近30个污水处理项目,主要包括:宁夏银川、河南登封、南京江宁、苏州盛泽、常州溧阳、河南大金店、宁夏宁东新区及连云港临港化工园区污水厂,上海某国际知名游乐城污水厂,南京杨家圩黑臭水体治理等。特别是,成功实施了南京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示范项目(6万吨/天)、苏州盛泽水质净化项目,并向省内、全国全面推广。

  在污泥耦合处理领域,公司加大布局力度,已在南京、苏州、镇江、徐州、广东、河南、湖北等地建设近20个污泥耦合处理项目,其中,苏州和南京化工园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国家试点)项目首批通过验收,已成为国内污泥耦合处理示范基地及行业领军企业;已投产运行的深圳项目(深圳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设计处理规模2000吨/天,国内最大的污泥处置基地。聚焦污泥耦合处理等再生资源化处理市场,多省份布局,打造产业公司,成为国内在污泥处理领域的重要抓手。

  公司通过上述众多优质项目业绩,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同时,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加强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沟通,积极维护品牌形象,扩大“中电环保”品牌影响力,不仅有利于维护现有用户,同时能以更低的成本争取新用户、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新市场领域。在平台合作上,打造了“扬子江环境”品牌,已合作成立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扬子江环境集团,“扬子江环境”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布局持续扩展。

  公司始终重视“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坚持持续性技术开发和研发投入,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拓展需求。公司以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征集》)、高效沉淀/气浮三相增强生物反应膜耦合技术和污水模块化装置(CBS)(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储备库技术)、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获评国家“一带一路”百强环保技术、江苏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主编《燃煤电厂耦合处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经市场客户的检验和项目实践的不断打磨,成功打造出废水处理零排放及纳滤膜分离、全膜法水处理、分布式智慧水体/水质净化、污泥干化耦合四大特色业务,实现核心技术的成熟和业务模式的转型。近年来,绿色低碳、循环高效、无害资源化等环境治理理念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治理”等政策驱动,公司紧抓政策利好,精准把握行业方向,积极发挥核心技术与业务优势,实现污水、污泥和烟气等“低碳化、资源化、减量化与无害化”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公司打造的产业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导向研发,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孵化高科技企业,赋能公司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积极创新合作模式,联合政产学研单位,按照股权合作及市场化机制,打造并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联合南大及其人才团队、省国金集团及江宁开发区管委会等,组建“人才创新”平台--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联合东大及其人才团队等,组建“科技创新”平台--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联合紫金集团管理的南京市产业发展基金、江宁开发区所属江宁经开投资等,组建市场化、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创新”平台--扬子江环境集团。紧抓“人才+科技+产业化”产业创新要素,以实践载体、市场项目,培育创新人才,研发创新技术,孵化创新产业。

  公司牵头组建的国家级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联盟单位共同完成了多项科技及产业化项目;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水专项、省科技成果转化、省战略新兴产业示范项目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相继组建了“两站四中心”等研发平台,“两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四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城镇污水深度处理技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环境保护再生水利用工程中心”。

  平台已被认定为国家级环保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火炬江宁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江苏省生态环境产业创新集聚区、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优)、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同时积极创建并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德才兼备且年富力强的人才和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引领、敬业精业、价值共享”的人才观,突出核心价值观,凝聚志同道合的人才,通过多元化激励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绩效考核体系,提供人才充分发展的平台和机制,激发员工热情;通过各类项目实施的历练、以老带新、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并提供管理、技术、市场等多通道轮岗锻炼及发展机会,夯实人才梯队,培养综合型人才。同时,公司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更新人才结构,提升团队能力,打造高素质、高能力、重务实、善创新的人才队伍。

  按照发展战略,公司在2015年实行员工持股计划,2018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发了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19年底推行集团化管理,通过三年持续完善,已实现战略规划设定的阶段性建设目标,“一体两翼”格局不断巩固,助推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通过多年培育、历练,组建了一支团结、精干、进取的高素质、年富力强管理团队,核心经营管理人员拥有多年环保行业经验,对市场敏感度高,创新意识强,能及时洞察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在行业发展中抓住先机。同时,公司管理团队具备较强的前瞻性洞察力、全局性统筹力及风险控制力,坚持居安思危,确保公司稳健经营、避开雷区,在解决重大问题上的能力较为突出,能够带领公司稳健、长远发展。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以及“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随着政府、社会对公共卫生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市场需求推动万亿市场空间释放,未来环保产业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环保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细分领域的企业较多,各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谋求发展,同时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业务领域,抢占市场空间。此外,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导向,国资和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环保领域,叠加上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承接压力加大。

  为此,公司将发挥自身团队、技术、品牌、业绩、资质、资源等综合优势,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巩固和提升市场、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致力于为工业和城镇提供环保系统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包括:研发设计、设备系统集成(EP)、工程总承包(EPC)、核心装备制造、设施运维和项目投资(PPP、BOT)等。营业成本中,设备和原材料制造采购成本占比较大,钢材、铜、煤和石油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相关成本。随着国家去杠杆、调结构、去产能等政策的实施,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上半年钢材、铜及化工产品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震荡;同时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美元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导致了进口件价格的上升,上述市场的变化对公司的营业成本带来了较大压力,也影响了公司的收益。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密切关注设备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走势,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扩大优质合格供应商范围,实时做好备品备料工作,对冲采购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拓宽采购渠道、优化供应商配置、强化审计稽核等措施,完善采购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了营业成本控制能力。

  随着公司市场范围拓展越来越广,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但因社会整体经济环境下的经营压力偏大、总体资金面偏紧,给公司项目回款带来难度,造成了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回款周期相对较长。如果发生大额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将会给公司现金流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公司客户主要为各地政府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或大型企业,客户总体实力雄厚,履约能力较强。公司强化了项目实施履约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合同管理、跟踪客户征信状况、加大催收力度等措施,全力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快速增长,业务布点的区域、新成立的项目公司越来越多,公司规模不断壮大,让管理工作日趋复杂。若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需要,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未能及时调整完善,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根据发展现状,及时优化治理结构与制度,通过集团化管理,明确分工与授权,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及智慧环保工业互联网全面推进,提升管理效率,不断完善各岗位职责,强化管理层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增强对各子公司及项目公司的有效管控。公司已经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人才和核心骨干,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有效降低业务发展带来的管理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电环保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德方纳米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万华化学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山西焦化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连云港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绿色动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电话:0898-08167354传真:0898-1230-5678

Copyright © 2012-2018 m6米乐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ICP备案编号:新ICP备2021000049号-2